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海拔四千米的亞青寺是風景如畫的蓮花佛國。然而美麗無法掩蓋的是村鎮(zhèn)經濟落后、基礎設施差、人居環(huán)境差、村容村貌差,許多僧尼老無所依的無奈現實。為了響應國家積極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、協調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的號召,2020年3月集團和公司一聲號令,二十三名善建之士,匯集到這里,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助力,為給藏民同胞創(chuàng)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獻出華西兒女的力量與擔當。
善建者,揚善懷仁,始終以惠民為導向。亞青寺附近的幾個村鎮(zhèn)因為產業(yè)結構單一,經濟來源少,一直都是貧困鎮(zhèn),許多村民沒有固定收入,日子過得非常艱難。在平時的相處中我發(fā)現,藏民同胞不僅真誠善良,而且吃苦耐勞,是干活的能手。我們找到村鎮(zhèn)負責人,在充分溝通后,建立了藏族民工工作保障制度,項目部承諾當地村民可以在施工現場做保衛(wèi)、清掃路面和裝卸材料的工作,這既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幾十個就業(yè)崗位,又解決了現場勞動力短缺的問題,實現了當地村民和項目部的雙贏。此外,我們還主動尋求與甘孜本地的材料供應商合作,將川內的材料運輸單交給當地的二十多輛運輸車,每月的運輸產值可達一百萬,實實在在為當地村民創(chuàng)了收。
善建者,善作善為,始終以建設為己任。白玉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:人居環(huán)境整治、污水處理、廁所改造是刻不容緩的“三大革命”。亞青寺集中整治項目則是亞青寺片區(qū)“三大革命”取勝的關鍵,為了早日建成老年福利中心、污水處理廠、垃圾處理廠、集中供水房等基礎及配套設施,6月項目部開啟了“白加黑”、”五加二“的工作模式。高原環(huán)境艱苦,工作強度大,很多同事都瘦了十多斤,他們是孩子的父母,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,為了在10月前完成主體施工的目標,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回一次家。大家竭盡全力、攻堅克難、無怨無悔。正如太史公筆下的俠者:其言必信,其行必果,已諾必誠,不愛其軀,赴士之厄困。
善建者,兼善天下,始終助人于危困。今年夏季全國多地出現了洪澇災害,處于金沙江流域的亞青寺也不例外。7月22日上午九點半,亞青寺管理委員會主任伍金澤仁急切地給項目部打來求助電話——昌曲河水泛濫了!災情就是命令,搶險就是責任,亞青寺項目負責人謝承海率黨員第一時間奔赴抗洪現場。抵達現場時,情況已經十分嚴峻,昌曲河部分河岸決堤,消防通道四期A線地勢較低的200米范圍內洪水已經漫過地面,涌進覺姆區(qū),大面積房屋被淹。謝承海立即抽調30名民工、兩臺挖掘機抵達抗洪現場,與現場的200名僧尼、30名干警、10余名亞管會人員一起抗洪搶險。為了保證人員與機械的有序配合、加快搶險進度,謝承海與伍金澤仁迅速制定了抗洪方案,布置好分工后,他轉身踏入洪區(qū),與大家一起裝、扛沙袋,筑攔水壩,既當指揮員又當戰(zhàn)斗員。經過大家三個小時的奮戰(zhàn),百米堤壩拔地而起、傲然挺立,滔滔的洪水被導入昌曲河,抗洪搶險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。
善建者,秉德從道,任重道遠乾坤大,循序漸進天地寬。初來乍到時,我們善于調查當地情況,穩(wěn)步提“就業(yè)率”;搶工期時我們敢于向困難發(fā)起進攻,主動啃“硬骨頭”;災害來臨時我們勇于做藏民同胞的保護傘,積極筑“防水壩”。我們是華西善建者,我們也是高原上的建設者,我們會將善建者的優(yōu)良作風,化為實際行動,努力讓亞青寺成為風景秀麗、鄉(xiāng)風文明、生態(tài)宜居的人間天堂。